数据处理流程及精度说明
			1.1数据处理流程
			1.1.1确认购买的数据
			在项目准备期,对购买的数据进行检查,确认数据的拍摄时间、数据类型、范围等是否与订购要求  一致; 
  以下为数据购买时,确定购买的数据的索引图:
			
			1.1.2真彩色数据及植被增强色彩方案的确定
				
对其一个时相的多光谱数据的颜色进行调整,并进行植被增强;
				
颜色方案有三种:真彩色、植被增强(不是很明显),植被增强(明显);
				
客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颜色方案;
				
按照客户要求的颜色方案,进行所有时相的多光谱颜色的调整。
			1.1.3数据融合前准备
				
将颜色调整后的多光谱数据和全色数据进行配准;
				
检查配准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;
				
格式转换,全部转成TIF格式,如文件大于2g,转成RAW格式;
				
在PS软件里进行图像调整及图层合并。
			1.1.4数据融合
				
通过融合软件,将多光谱数据和全色数据进行融合;
				
融合后文件一般较大,输出格式为RAW格式;
				
检查融合后的数据质量;
			
			1.1.5正射校正
				
使用客户提供的正射参照(正射影像或矢量)和DEM,进行正射校正;
				
检查正射校正的结果,是否达到客户要求的坐标系统和精度;
			
		
			1.1.6多时相的数据进行无缝拼接
				
将正射完成后的数据进行拼接,使用特殊处理方法,使其达拼接处无明显痕迹;
				
在拼接时注意相互叠加的顺序,一般将时间最近的叠于上层,以此类推;或者客户对某一地区有  特殊要求的,将质量最好的至于上层,日期无要求,等等;
				
检查拼接后的数据质量;
				
处理中不改变其色彩和属性信息;
			
			1.1.7成果提交
				
拼接后的数据一般为大文件的IMG格式,对客户进行提交;
				
若客户对其文件大小有要求,可对其进行切片,提供tif和tfw文件,色彩和属性信息仍保留;
				
满足客户对成果提交的其它要求。
			 2.1.处理要求
				
高亮数据的处理信息损失程度;
				
数据的色彩效果满意,且多景数据的色彩一致;
				
无明显的拼接缝隙;
				
雾气去除,补云处理;
				
正射校正的精度达到要求;
				
提供的格式正确。
			 3.1.数据质量验收标准
			
  
    | 1 | 
    同高精度矢量数据配准良好,平均误差控制在2个像素以内 | 
  
  
    | 2 | 
    色彩平衡,颜色满意 | 
  
  
    | 3 | 
    绿色植被增强 | 
  
  
    | 4 | 
    云雾去除 | 
  
  
    | 5 | 
    无高亮点 | 
  
  
    | 6 | 
    数据融合精度符合要求,全色、多光谱的空间精度控制在1/4像素以内 | 
  
  
    | 7 | 
    BTR、坏线处理完善 | 
  
  
    | 8 | 
    数据无缝拼接 |